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環保業務 > 環境衛生及毒化物管理 > 登革熱防治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登革熱疫情緊急應變計畫

壹、前言

  登革熱是一種環境傳染病,只要環境中存在病媒蚊孳生源,登革熱病毒就可能透過病媒蚊叮咬而散播疾病,造成疫情流行風險。隨著全球氣候變遷與都市化進程的加速,氣候高溫潮濕助長病媒蚊產卵及幼蟲孵育,登革熱成為了許多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唯有持續加強病媒蚊防治觀念,共同執行孳生源清除工作,才是防治的根本之道。

  當登革熱疫情爆發時,防治工作必須更加嚴謹,應在流行疫情發生前或發生初期找出感染源,並迅速因應及落實各項防治措施,包括孳生源清除、化學噴藥防治及衛教宣導等,以避免疫情擴散。

貳、執行目標

  本計畫針對量能盤點、啟動時機與行政協調等階段進行規範,其執行目標如下:

  • 由下而上整體動員,點、線、面落實環境維護與孳生源清除作業。
  • 各科室(大隊)整合協力,由多元面向進行環境清理阻絕孳生源。
  • 確立標準程序,明確界定啟動時機與因應作為,迅速抑制疫情擴散。

參、實施對象:臺中市全區。

肆、防治業務分工及量能盤點

()環保局任務編組:環保局分類組別為物資整備組、聯繫協調組、孳生源清除及化學防治組、動員及教育宣導組、稽查/稽核組等,以利登革熱防疫動員及指揮調度。

()物資、機具及人力量能盤點:

疫情流行期前,定期盤點轄內藥劑、機具與人力調度等物資量能,不僅可於登革熱案例發生時快速因應,在疫情緊張時亦可即時調度。

環境消毒機具與藥劑盤點:請各區清潔隊於每月定期至環境部環境管理署「環境災害管理資訊系統(EMIS)」進行更新庫存量。(視疫情發展與環境部政策調整更新頻率)

伍、登革熱防治方式

   一、環境孳生源清理巡查

      (一)每月巡檢本市高風險地點周圍環境。

      (二)加強清理衛生單位通報之病媒蚊指數偏高處病媒蚊孳生源。

      (三)天然災害後(如颱風或大雨後)加強本市轄管場域環境巡查及清理孳生源,並查報空地及髒亂點。

      (四)執行環境部全國登革熱(含茲卡病毒)病媒蚊孳生源清除複式動員計畫,每月抽查5%里為原則,排定重點區域進行公共環境巡檢,由本局各區清潔隊、區公所及衛生所人員一同前往,並向民眾發放衛教單張及宣導防治登革熱的觀念。

      (五)針對中央部會所屬空屋、空地及公共工程工地,請所轄清潔隊定期派員執行公共環境巡檢與孳生源清理工作。

      (六)將環境孳生源巡檢清理成果定期填報「登革熱(含茲卡病毒)病媒蚊孳生源週報表」及上傳成果至環境部環境管理署「環境衛生管理資訊系統(ESMS)」。

   二、預防性化學噴藥防治

      (一)委託合格病媒防治業者執行2梯次全市公共環境預防性登革熱防治噴藥工作。

      (二)各區清潔隊受理民眾申請個案登革熱防治噴藥工作。

   三、布氏指數防治機制

      接獲衛生局病媒蚊密度調查(布氏指數)結果較高區域之通知時,立即通報轄區清潔隊配合相關防治措施:

      (一)布氏指數2級:一週內完成1次清理作業。

      (二)布氏指數3級(3)以上:一週內完成1次消毒及2次清理作業。

   四、登革熱陽性個案

  • 平時預防
  • 防止擴散
  • 緊急防治

備註:實際執行狀況將視疫情發展及依中央單位與相關衛生單位政策滾動式調整。

檔案下載(或附件)

  • 市府分類: 環保綠化
  • 最後異動日期: 2025-03-27
  • 發布日期: 2025-03-27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環境衛生及毒化物管理科第二股
  • 點閱次數: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