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地區地質及地下水源狀況可分為臺中盆地、大甲沖積扇平原、后里臺地、大肚臺地、八卦臺地及清水海岸平原,大肚臺地與八卦臺地於臺中盆地西側出露,地層以頭嵙山層為主,向東傾沒入盆地中構成盆地深層之地下水層。
臺中區內各層土壤質地依沉積物粒徑可區分為:礫石、粗砂、砂、泥(含黏土),盆地、大甲扇狀平原及后里臺地因地層顆粒較大,以砂礫層為主,透水性良好,地下水較豐富,但於沖積扇末端,礫石層逐漸減少且呈條帶狀,條帶狀礫石層後方則由帶狀砂層接續向下游延展,構成豐厚的地下水層;大肚臺地、八卦臺地及清水海岸平原受紅土影響或含水層物質較細而薄,其地下水資源較不豐富。
污染物的傳輸易受地質條件影響,臺中市地層特性以砂礫層為主,導致污染物擴散速率快速,於土壤及地下水整治工法評估上,須因地制宜具技術性,爰此,環保局彙整歷年地下水及土壤污染場址改善成功常用之工法資料供參。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相關改善工法可參閱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網/下載專區/參考手冊(https://sgw.moenv.gov.tw/public/download/man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