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專區服務 > 替代役園區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01/04回歸原點,保持初心-華山公益服務分享

今天是我服役過程裡最後一次參加公益服務,和伙伴們抵達目的地後才發現活動地點竟是最初參加公益的位置:南屯區天使站,真是意外之喜。這是很奇特的緣分,彷彿兜兜轉轉又回到原點,讓我有機會去回溯並反思自己是否依舊懷抱最初那份熱忱。
  命運充滿巧合,偶爾也有小幸運。出發前正和伙伴叨念著:到華山基金會這麼多次,從折信封、大宗寄件、儲匯、文書處理工作到搬運、整理、分送物資都做過,也訪視、清潔過長者的住家環境,卻從來沒有回收發票和核對發票,感覺拼圖少了一塊,有點可惜。沒想到上午的任務就是分類發票,然後趕在兌獎截止日前,把七、八月份的發票處理好,避免過期而浪費了民眾的愛心。而下午四人分成兩組,我和一位夥伴到西區,結果任務竟然是回收發票!頓時有種「功德圓滿」的喜悅感。
  最初以為分類發票和對獎很簡單,然則事未經過不知難,一大箱未經整理的發票,本身就是個耗費時間與精神的工作,但為了讓後續流程更順利,許多細節需要注意。有些民眾將相同月份的發票夾成一落,然而裡面確有幾張已過期的必須挑出(如一、二月和五六月);有些發票已經摺疊歪曲,必須要逐一整理好。事雖多但不能急,要將發票一張張依照月份放好,然後相同大小規格的放在一起。轉眼間三個小時過去,才堪堪將南屯區的部份整理好。(整個臺中有多少天使站啊,又需要多少志工才能在歲末將愛心轉換成物資去協助需要幫忙的人!)
  下午收發票的不容易。有些愛心店家位置相對隱僻,雖有地址,然而在巷道中穿梭,卻也不容易照路標指示抵達。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有幾件。首先是各大郵局本來曾放置發票箱,但因為上級稽查與分行的意見,導致必須回收發票箱。公家機關確實會有公平性的疑慮,為何接受華山基金會而忽略公益團體,但偏偏郵局等民眾出入頻繁的地點又最適合放置發票箱,實在難以兩全。我和夥伴只能騎著機車把長型的發票箱先送回天使站。其次,有些愛心店家雖在大馬路邊,但名氣不顯,生意並不興隆,相較位於巷弄內卻上過媒體報導的愛心店家,確實是吃虧的。忍不住令人擔心這些愛心店家能否長期維持,也令人想到募集愛心也需要技巧,若能將發票箱放在有名氣、生意好的店家,靠川流的人潮更容易達到效果。另外,臺中部份巷弄與門牌並不好找,就像有些店家擺放發票箱的位置不顯眼,必須詢問店員才知道,自然會降低一般民眾的意願,而難尋的門牌對第一次回收發票的志工也增加不少難度。最後的感想則是溫暖無處不在,我們在公益路上的輕井澤火鍋店回收發票時,旁邊有個候位的阿姨看我們蹲在地上作業,先拿了幾張發票給我們,同時也和我們聊天,側面暸解華山基金會的服務對象為何,靠發票能夠得到多少幫助。阿姨說她住在鹿谷,鮮少在店家看到發票箱,隨即又捐助了一百塊,說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分類發票、核對中獎號碼、回收發票雖然無需消耗太多體力,整天下來心神還是不免有些疲倦。然而農曆春節即將到來,如果這些微末付出可以讓更多長者感受到自己並非孤獨一人存在,甚至聚在一起吃個簡單的年夜飯,就是有意義的事。或許需要幫助的人潛藏在社會許多角落,可是願意貢獻心力的人同樣不少。每次參與公益活動,都能夠加深或拓寬我對某些事物的看法,挑戰億些既定印象,也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這次能重回初次協助華山的地點,可能是某種暗示,這是個終點,卻也又回到起點。即將退役,這是個終點,但相信這不會是未來旅途中最後一次擔任志工工作,新的起點正要展開。
  • 市府分類: 社會福利,教育文化
  • 最後異動日期: 2018-03-01
  • 發布日期: 2017-01-20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 點閱次數: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