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專區服務 > 替代役園區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10/27為樂齡生活奉獻溫度與照顧-華山公益服務分享

雖然已經有過幾次參與公益活動的經驗,協助的工作也頗為多元,從獨居老人居家環境清理,到物資送暖到長者家,也有整理分類愛心物資以及訪視和簡單家務的支援。然而隨著前往不同的阿公阿嬤家,詢問生活起居和飲食,幫他們量血壓,聆聽人生閱歷的分享,都能有所收穫。
  此次先前往北區天使站,隨即又因為人力調配,我和另一位伙伴便前往西區天使站協助庶務以及訪視長者。庶務部份,主要是以折宣傳樂捐單為主,信封上涵蓋個人、團體與企業,根據我的觀察,有一些店家名稱在之前華山基金會公益活動的名冊上曾看過。宣傳樂捐單的內容則是以愛心年菜跟定期捐贈為主,由於家中也固定會捐贈給家扶基金會,可見臺灣仍有不少人對社會公益出錢出力。
  訪視長者則以天使站站長分配,依照長輩們的生活習慣和需求,攜帶白米、餅乾、麥片、罐頭等物資。早上總共訪視三位阿公阿嬤,其中一對是百歲人瑞夫妻,抵達時由於他們在睡午覺,由外籍移工收下物資。另外一位楊阿公在互動過程裡,詢問我和伙伴的就讀科系,並關心未來就業情況。這三位長者雖然都有子女,但不在身邊照料,雖有外籍移工和志工關心,但總是覺得缺少一些什麼。我們能夠提供的畢竟有限,生活上的噓寒問暖,可能是未來長期照護除了法源外,實務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下午過後,夥伴又前往東區天使站協助文件的整哩,我則跟隨西區站長訪視兩位長者。其中一位是金蓮阿嬤,阿嬤有六位兒子,我們前往那天遇到的那位有些精神疾病,對於聲音較為敏感,也無法接受情緒上的刺激。阿嬤身體健康,食量也不錯,只是從言談中可以看出她對兒子的不捨和擔憂。儘管曾因為兒子情緒上的起伏而受到連累,卻始終沒有怨尤,也維持工作的習慣。我一邊學習站長和阿嬤交談時的方式與技巧,一邊想著如果長者們都能擁有生活上的寄託(如工作),或許會比較快樂一些。另一位新的案例是社會局轉介過來的劉阿公,他前陣子才動完手術,脊椎也還有鋼釘。聽到他提起子女,隱約有些怨懟,但更多的是乏人聞問的憂傷。劉阿公提到自己有二子一女,可是就連過年也只是和大兒子吃個午飯就分別,小兒子更是多年沒有聯繫。雖然我不清楚箇中原因,但每個家庭確實都有自己必須面對的課題。家庭是社會組成的基本元素,二十世紀之後,社會型態轉變,子女也已經不是防老的保證。我們都必須思考自己的老年生活該如何規劃。關心不只是物質上的提供,更多是心靈上的陪伴。時序即將入冬,氣溫也慢慢轉涼,我們能做的也就是儘可能去和長輩們聊天,聆聽他們的煩惱,分享他們的生活,注意他們的健康。未來,銀髮族將越來越多,怎麼和長者相處,其實是所有人的功課。
  透過幾次華山基金會的活動,我發現長照法雖然可以因應近年來臺灣高齡化現象的困局,但從根本來說,逐年降低的出生率,無子女照料的父母可能會慢慢增加。沒有親情的陪伴,也許長輩們會閉鎖心房,比較不願意傾訴內心的想法,這時候要更有耐心和毅力。志工服務並非一蹴可幾,每個阿公阿嬤的笑容與皺紋背後,都是無數故事的堆積。這次和站長一起行動,我學習到的是聽比說更有效,長輩們需要的是陪伴,志工最需要的則是有溫度的陪伴。每個人都會逐漸老去,因此,轉換立場去體會阿公阿嬤的心情,不啻是一種預習。我們都希望活得快樂,但唯有讓更多需要照顧的長者感到愜意自在,年輕人肩上的重擔也才不會隨著扶養率而喘不過氣。這是條漫長的道路,臺灣在軟硬體上還需要努力,長照法只是個開始,未來需要更多人投入,才能讓熱情和關心維持溫度。
  • 市府分類: 社會福利,教育文化
  • 最後異動日期: 2018-03-01
  • 發布日期: 2016-11-03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 點閱次數: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