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有鑒於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確須積極保護環境,加強公害防治,以防止國民生活環境品質續遭破壞。為推動環保業務,行政院乃於68年4月19日第1627次行政院會通過「加強台灣地區環境保護專案」。並經台灣省政府配合時代、社會環保意識之要求,於77年核定12個縣市成立環保局,77年9月1日奉台灣省政府命令,分別成立臺中縣、臺中市環境保護局。復於99年12月25日縣市合併升格改制為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大臺中直轄市地理上有高山、平原、主要河川(大安溪、大甲溪、烏溪等)並臨臺灣海峽;在人文上屬人口稠密的都會區、衛星城市及低人口密度的鄉村及原住民地區等多元型態,全市土地面積為2,214.6968平方公里,總人口數達281萬人;在產業上有傳統及高科技產業等。
我們運用環境優勢、宏觀思維,以及因應世界潮流與趨勢,研擬各項環保政策與永續發展策略,以「智慧科技、清淨永續」作為施政願景,建構「空品改善」、「守護水與土壤環境」、「落實循環經濟」、「清淨家園」4大核心價值。
為推動打造清境永續城市,本局運用智慧科技,配合在地自然、人文及歷史條件,積極推動相關業務,提升環保效益。在空品改善方面以「先公後私、先大後小」的原則推動各項空污改善策略。水質保護方面致力於輔導污染源頭減量、推動事業污水削減、推廣畜牧業廢水有效處理與再利用、推動本市農地土壤污染防治計畫及辦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以提升水環境品質與安全。環境整潔與公共衛生是城市生活水準進步指標,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公廁潔淨品質更是重要。本局亦藉由政府帶頭落實100%綠色採購,帶動民間企業優先採購綠色產品,達成環保與經濟雙贏,發揮環境預防功能,讓全民享有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
未來展望
本局自創立以來用心致力於環境資源維護不遺餘力,我們一貫堅持的服務熱誠與專業態度,更是各界為之稱許的。未來環境保護工作將秉持專業、科技、教育三大理念並進,以建立高品質安和樂利之環境,施政方針分述如下:
1、先公後私、嚴格管制
(1)行政作為精進提升
(2)檢討台中電廠機組運作情形
(3)落實減煤政策
(4)大型固定污染源實施最佳可行控制技術
(5)加強重大污染源的深度稽查
(6)擴大推動企業環保車隊
(7)公務機關帶頭汰換老舊柴油車
(8)推廣低污染車輛,建構完善電動車環境
2、智慧監測、資訊透明
(1)臺中市空氣品質智慧監測
(2)臺中市河川、海域水體水質監測計畫
3、污染削減,守護水土
(1)擴大辦理社區污水健診,節水省電環境品質也提升
(2)雙管齊下推動事業廢水污染削減
(3)劃設重金屬廢水排放總量管制區
(4)沼渣沼液再利用媒合示範計畫
(5)農地污染改善,確保農糧生產安全
(6)地下水污染改善,保護地下水資源
4、環境調查,科學辦案
(1)提升環境檢驗能力計畫
(2)運用科技設備,維護環境品質
5、源頭減量,循環經濟
(1)打造再生能源園區,鄰避轉變為鄰聚
(2)積極發展綠能取代燃煤,啟動文山綠光計畫
(3)透過「拒絶Refuse」、「減量Reduce」、「重複使用Reuse」、「維修Repair」、「回收Recycle」、「再生Recovery」等減量回收6R措施,強化源頭減量及資源回收成效,促進資源循環再生,達到垃圾零廢棄目標。
(4)提升掩埋場使用效能及活化
(5)掩埋場相關水質管控,落實環境保護政策
(6)焚化廠汰舊換新及區域合作
6、毒化管理,災害防救
(1)毒性化學物質運作廠家查核
(2)毒性化學物質災害防救
7、清淨家園,宜居環境
(1)優化基礎設施及硬體設備,打造友善衛生公廁
(2)加強列管公廁巡檢與考核,提昇整體公廁環境衛生品質
(3)推動公廁認養計畫,達成優質公廁永續經營的目標
(4)落實巡檢機制,環境維護不打烊
(5)「臺中垃圾收運大車隊」APP 便民措施
8、綠色消費,全民響應
(1)推動環保旅店、環保餐館、綠色商店及綠色採購與綠色販售
(2)綠色消費教育宣導
(3)本府機關帶頭落實綠色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