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擴大限塑政策上路,14類的店家不能再免費提供塑膠袋,環保署也在2月回應環保團體減少海洋塑膠廢棄物的訴求,發佈「台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其中更主動公告將於2030年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吸管、飲料杯、購物袋、免洗餐具的政策。
塑膠垃圾的泛濫已成全球性的重大環境問題,甚至被認為其危害的嚴重程度不亞於氣候變遷,人類每年製造90億噸塑膠,但僅9%有被回收。世界地球日網絡透過全球公民的票選,以「終結塑膠污染」為年度主題。聯合國今年也以「塑戰速決」作為年度環境日主題。放眼全球減塑政策,台灣這項從限塑到禁塑的時程表,已然在國際間成為重要的案例。
「2020內用禁用、2025以價制量限用、2030全面禁用吸管、飲料杯、購物袋、免洗餐具等四種一次性塑膠製品」連署,截至6月6日16:30,已獲得10858人次,以及超過50個團體響應。發起團體認為,連署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即獲得萬人響應,且台灣的限塑政策也在國際間受到注目。在在顯示著,禁用一次性塑膠符合當前民意基礎與國際趨勢。
關於公民團體十分關心的三階段禁塑政策的期程,廢管處李宜樺簡任技正也在會中表示,近期將會公布「2020年餐飲業者內用飲品不得提供一次性塑膠吸管」的政策草案,至於購物提袋、免洗餐具一次性外帶飲料杯的限用政策,將會在今年(2018)年底提出草案預告。